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市农田水利综合治理时强调
加强养护管理
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4月26日, 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何建元率视察组视察我市农田水利综合治理情况。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何志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福泉、何新春、罗干忠,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参加了视察活动。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陪同参加了视察。
视察组一行先后察看了龙田镇龙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大坪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现场,听取了市农业局负责人关于我市农田水利综合治理情况的汇报。
据了解,近年来,市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农田整治和标准化示范区等四大类项目建设,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8亿多元,共改造中低产田10.2万亩,建设高标准示范农田2.3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17万亩。至2012年底,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项目已经覆盖全市20个镇(街)共100多个村。全市经过农田水利综合治理的项目区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05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3226万元。农田水利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11年我市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视察组在审议时认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田水利综合治理,抓住中央、省、市大力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好***遇,精心规划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了一大批基本农田水利建设重点项目,有效提高了基本农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起到良好的作用。
针对当前我市农田水利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视察组建议:一是要强化思想认识和组织领导,加大对农田水利综合治理的宣传力度,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二是要加强与上级的联系沟通,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积极探索社会资金引入***制,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多方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三是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要切实有效地实施部门监督、专业监理、群众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工程质量监管***制,严把工程质量关。四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的养护管理制度,强化日常养护管理措施,避免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图为大坪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现场)
(兴宁市人大办:石战宇、巫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