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人民政府 欢迎访问兴宁市人大网站首页!
关于印发兴宁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5810来源: 佚名   发布时间:2008-10-23 10:16

兴市府办〔2008〕47号


关于印发兴宁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兴宁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方案》印发给你们,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兴宁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促进我市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水域滩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各产业协调有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我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南北距约10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2104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北部有南岭山,南部有莲花山,形成了内陆盆地。东部与梅县接壤,西部与五华县相邻,南部与丰顺县相接,北部与江西寻邬县毗邻。四周山林繁茂,水土保持较好。土壤多为红壤土和紫色土,保水保肥性好。
    我市境内主要河流宁江,南北走向,东西有28条支流汇入宁江,全长约105公里,在水口镇汇入梅江,流域面积1364平方公里。鱼塘、山塘水库星罗棋布,合计面积38562亩,其中鱼塘19385亩(含家庭养鱼小池塘),山塘水库19177亩。此外,还有低洼易涝地、山坑低产田约1万亩可建塘养鱼,约有1.7万亩河涌尚未开发利用。
    (二)水文气候条件。
我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降雨量适中,气温日差较大,春天回暖早,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1℃左右,平均年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因此,我市温、光、水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多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极适宜于发展水产 养殖业。
    (三)生物资源状况。
      我市目前养殖品种有:1、鱼类包括鲩、鳙、鲢、鲮、青鱼、鲤鱼(丰鲤、镜鲤、红鲤等)、泰国野鲮、淡水白鲳、罗非鱼、鲫鱼(高背鲫、丰产鲫、彭泽鲫、珠江海鲫、湘云鲫等)、鲶鱼(南方大口鲶、杂交鲶、土鲶等)、胡子鲶、埃及胡子鲶、叉尾鮰、黄颡鱼、斑鱼等二十多个品种。这些品种都可在池塘养殖,而山塘水库主要养殖鲩、鲢、鳙、鲮等。2、爬行类包括中华鳖、草龟、巴西龟、鳄龟等。3、两栖类包括牛蛙、美国青蛙等。
     我市较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水产品种有:鲤鱼、鲫鱼、鲶鱼、胡子鲶、鲌鱼、大刺鳅、鱤鱼、泥鳅、黄鳝等鱼类及虾、蟹、龟、鳖、螺、蚌、蚬类。
    我市饲料资源丰富。浮游生物几乎包含了淡水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所有种类。水生植物饲料有青萍、萍莎、红萍、轮叶黑藻、水浮莲等。陆生植物饲料有嫩地草、稗草、瓜藤叶、木薯叶、宿根黑麦草、苏丹草、玉米草、狼尾草、象草、皇草等。食品工业副产品饲料有花生麸、黄豆粕、麦皮、米糠、豆腐渣、木薯渣、酒糟等。动物性饲料有蚯蚓、红虫、螺、蚬、蚌、蝇蛆、蚕蛹等。
    在水产种苗资源方面,我市目前共有四大家鱼繁育场6个,特种水产繁育场1个,分布在合水、新陂、宁新、坭陂、新圩、刁坊等镇。兴宁市鱼苗场于2002年通过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验收,确定为省级鲤鱼良种场。我市水产繁育场主要生产鲩、鲢、鳙、鲮、青鱼、丰鲤、高背鲫、胡子鲶、大口鲶等,年产各类鱼花鱼苗达4亿尾左右,除了满足本市需求,还大量销往本省多个市、县及江西、福建邻近市、县。我市分布各镇(街道)鱼苗培育场(点)有近50个,鱼苗塘面积共有898亩,确保了我市养鱼业有足够的粗苗供应。
     二、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一)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
     2007年我市各类养殖水域面积、产量、单产水平情况见附件1,养殖总产量中品种分类见附件2(据年报统计)。现有池塘利用率为100%,山塘利用率为98%,水库利用率为95%。全市渔业总产值2040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7.7%。全市养殖渔业劳动力17540人,其中专业劳力7120人。养殖户人均纯收入6275元,比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411元。与1997年相比,养殖面积、养殖总产量、渔业总产值分别增长6.3%、26.0%和26.5%。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1、我市近十年来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经验有:(1)领导重视。在各级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把发展水产养殖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门路来抓。(2)科学养殖。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水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高科学养鱼水平,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促进养鱼业增产增效。(3)创建新模式。发展以“公司(水产商贩)+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的产业化经营,解决养鱼业投入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水平。(4)规范化管理。认真实施养殖证制度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做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2、存在的主要问题:(1)因我市财政困难,发展渔业力不从心,对发展渔业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管理队伍薄弱、行政事业经费不足、水产科技培训示范推广经费短缺等,难以解决。(2)养鱼生产基础设施差,池塘普遍排灌困难、淤积厚、蓄水量减少,严重影响养鱼产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3)养鱼生产者整体素质偏低,主要是观念陈旧、技术落后、经济薄弱、经营管理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渔业生产要求。(4)水库渔业有待挖潜。我市水库归水利部门管理,偏重蓄水灌溉发电,水库渔业被忽视,年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仍有较大的挖潜空间。
     (三)水产养殖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水产品作为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理想食品,需求量将不断扩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尤其是我市人口众多,养殖水域相对较少,水产品长期供不应求,养殖业仍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2、我市自然资源条件极适宜于发展水产养殖业,尤其是水资源丰富且无污染,发展无公害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打造绿色品牌,将水产品打入省内外大中城市市场,势必为我市水产养殖业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为我市“绿色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3、我市水产养殖业仍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目前我市池塘年亩产只有422公斤,与珠三角地区池塘年亩产七、八百公斤相比,仍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山塘水库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发展潜力更大。此外,仍有1万亩左右的低洼易涝地、山坑低产田适宜于建塘养鱼,将为我市增加50%的池塘养殖面积及产量。
     4、产业化经营将为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增添活力。目前我市以“公司(水产商贩)+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的产业化经营,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虽然不大,但效果好,发展快,显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加快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是提升我市水产养殖产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一)总体规划。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利用水域滩涂资源,实现水域滩涂与其他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发挥山区水资源优势,大力推行无公害健康养殖,走“绿色高效”发展道路,成为我市“绿色崛起”的重要产业之一。
    2、发展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依靠科技,绿色高效,规范管理,持续发展。
    3、总体思路:通过改善现有水域基础条件和逐步开发利用低洼易涝地、山坑低产田等潜在养殖水域,增加我市养殖水域容纳量及生产力。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进行渔业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各类水域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各项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渔业生产现代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力推行无公害健康养殖,努力打造绿色品牌,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促进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加强行业规范化管理,实现行业协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4、实现目标:到2017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达43500亩,养殖总产量达17000吨,渔业总产值达29000万元,增加值达6500万元。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长12.8%、39.4%、42.1%和53.8%。全面推行无公害健康养殖,80%以上养殖水域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主要养殖品种得到无公害产品认证。通过打造绿色品牌,使我市20%以上养殖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入省内外大中城市销售。
   (二)区域布局规划。
    1、根据水域条件、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的相对一致性,将我市养殖水域分为平原池塘精养高产养殖区、丘陵山区池塘养殖区和山塘水库养殖区。
   (1)平原池塘精养高产养殖区。
本区域包括兴田、宁新、宁中、新陂、福兴、刁坊、永和、坭陂、新圩、龙田、叶塘等11个镇(街道)的130个村(社区)及6个市属机团及二个驻兴单位,合计池塘面积7348亩。
    本区域特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温、光、水资源丰富,四大家鱼及各种名优品种均可全年饲养;交通便利,通电、通讯条件佳,池塘较集中,基础条件较好;养鱼历史悠久,群众养鱼经验丰富,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适宜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营,是发展高产  高效养殖的理想区域;该区域低洼易涝地约5000亩可建塘养鱼。
     本区域重点发展:①四大家鱼(鲩、鳙、鲢、鲮)混养;②主养或混养名优品种(如罗非鱼、良种鲫、淡水白鲳、加州鲈、桂花鱼、大口鲶、本地胡子鲶等);③无公害商品鱼基地;④种苗生产基地。
     (2)丘陵山区池塘养殖区。
     本区包括宁中、新陂、福兴、刁坊、永和、径南、坭陂、新圩、水口、罗浮、罗岗、黄槐、黄陂、合水、龙田、石马、大坪、叶塘等18个镇(街道)的340个村(社区),合计池塘面积9810亩。
     本区域特点: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南北温差大,大坪、黄陂两镇(含两镇)以北热带鱼类(如鲮鱼、泰国野鲮、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难越冬,天然植物饵料丰富,池塘较分散,小面积(2亩以下)池塘居多;交通、通电、通讯条件较差;该区域山坑低产田约5000亩可建塘养鱼。
     本区域重点发展:①四大家鱼混养,但大坪、黄陂两镇(含两镇)以北不宜放养鲮鱼及其它热带鱼类,以鲤、鲫等底层鱼类代替。②具有山泉长流水条件的可主养中华倒刺鲃、脆肉鲩等品种,经济效益较高。③高密度单养本地胡子鲶。
    (3)山塘水库养殖区。
     本区域包括除兴田、宁新两街道以外的18个镇(街道)的1个大型水库(合水水库)、3个中型水库、134个小型水库和1307个山塘,合计面积19177亩,其中水库15997亩,山塘3180亩。
    本区域特点: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养殖水体大,南北温差大,青饲料资源丰富;交通,通电、通讯条件较差;以蓄水灌溉为主,养殖业多为粗放经营,因而发展潜力较大。但有部分水域为饮用自来水水源(如合水水库、福岭水库、石屐水库等),发展养鱼业受限制。
     本区域重点发展:①四大家鱼混养,但大坪、黄陂两镇(含两镇)以北不宜放养鲮鱼及其它热带鱼类,以鲤、鲫等代替。②水位较稳定,易捕捞的山塘水库可进行家鱼集约化高密度精养,可取得较好效益。③水位不稳定,难捕捞的山塘水库可发展垂钓休闲渔业。④较大面积水库发展网箱养殖罗非鱼、叉尾鮰、黄颡鱼等优质鱼,可取得较高投资回报,并可带动水库增产增收。
    2、为发挥区域功能优势,挖掘渔业增长潜力,促进发展目标的实现,我市重点建设三大基地:
   (1)水产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以兴宁市鱼苗场为龙头,合水水产场、宁新洋光孵化场、坜陂鱼苗场、新圩石崖鱼苗场和刁坊裕发特种水产种苗场等为骨干的水产种苗生产基地,规模为1000亩,生产各类鱼花、鱼苗5亿尾以上,以确保我市水产养殖业所需各种良种供应。
   (2)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积极发挥山区水资源优势,大力推行无公害养殖,建设以市鱼苗场、龙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思丰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和生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示范点,合水、叶塘、龙田、新陂、宁中、宁新、福兴、刁坊、永和、坭陂、新圩等镇(街道)连片1万亩水域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努力打造绿色品牌,开拓省内外市场,以此作为突破口,促进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3)水库网箱养鱼基地。发挥我市水库多、面积大、水质好的优势,积极挖掘水库渔业增长潜力,发展网箱养鱼。建设以和山岩水库网箱养鱼基地为示范点,辐射带动石壁水库、温公水库、东湖水库、班机坪水库、长塅水库、兴江水库、三枫水库、麻岭水库、黄泥陂水库等开展网箱养鱼,网箱养殖规模达到3万平方米,年产量达3000吨。
    3、为提高养殖生产水平,促进行业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我市规划未来十年四个渔业重点建设项目:
   (1)现代鱼塘标准化建设项目。计划到2012年分5年时间对市鱼苗场合水分场和米寨分场、合水水产场、宁新大路村和洋光村连片鱼塘、福兴大塘养殖场、刁坊三潭连片鱼塘共600亩,进行鱼塘改造示范,辐射带动全市现代鱼塘标准化建设。十年内投资2000万元对平原养殖区1万亩鱼塘实施标准化改造。
   (2)无公害水产品品牌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在兴宁市鱼苗场、龙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思丰水产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和生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3000亩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实施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取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打造绿色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将鲜活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推向省内外大中城市市场,促进和带动我市无公害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投资100万元成立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备实验室、相关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对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严格监管。
   (4)渔业科技推广培训项目。投资40万元在全市20个镇级水产技术推广站配备常用鱼病检测设备。投资60万元实施市、镇、村三级渔技培训工程,对养鱼户每1~2年培训1次。普及科学养鱼技术,推广水产科技新成果、养殖新品种,实施科技入户计划,以提高我市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合计投资100万元。
    (三)实施和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养殖水域滩涂的合理开发利用作为促进我市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合理开发养殖水域滩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这方面工作的组织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各项资源得到科学配置,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市水产品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水产养殖业有较大的潜力,各级领导要把发展高效水产养殖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来抓,加强行业管理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渔业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进一步扩大水产养殖面积,切实解决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开展四大重点项目建设和三大基地建设、培植一批龙头企业等过程中必要的资金投入。
    2、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提高养殖水域生产能力。完善渔业基础设施是确保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开展现代鱼塘标准化建设,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可通过延长养殖水域承包期调动承包人整修改造池塘的积极性,解决池塘老化问题。
    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各类养殖水域增产增效。一是通过推广养殖优良新品种,进一步优化我市养殖品种结构。二是组织规模性增产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养鱼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我市水产养殖业科技含量。重点推广养鱼生态条件改良技术、高密高产技术(包括水库网箱养鱼技术)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
    4、加强水产行业管理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为促进我市水产行业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确保《渔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更好地推行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强渔业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增加执法人员,配备必要的装备。此外,要加强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镇级渔技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发挥市镇两级水产技术推广站的骨干作用及水产技术推广公益性职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促进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主题词:渔业   养殖△   规划   方案   通知

 
Copyright @ 2013-2016 主办:兴宁市人大常委会
地址:兴宁市中山东路市府大院内 电话:0753-333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