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市结合城区的实际情况聘用了一批社会监督员,那么,这些监督员的履职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8月8日下午,记者在东风东路的花池边上看到,几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修补工作,据工人们介绍,预计到本月中旬,社会监督员们反映“沿线花池存在破损和残缺”的状况将会得到彻底的修复。而在紫金山路的邮电宿舍里,原本堆积如山的各种生活垃圾也早已清运一空,环卫部门在远离居民楼的区域重新放置了一个移动式垃圾箱,有效地改善了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的步伐,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创文创卫”的积极性,我市于7月中旬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聘请了37名热心市民作为“创文创卫”工作的社会监督员,以早中晚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监督,及时发现、上报个别市民、机关单位的各种不文明、不卫生、不道德的行为,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工作意见和建议。
市创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度实施近半个月来,社会监督员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积极履职,反映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硬件损坏、门前三包不落实、户外广告破损有碍观瞻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促使相关部门立行立改,收到了较好的监督效果。
市创卫办副主任曾月辉说:“实施社会监督员制度以来,我们收到监督员们反映的各类问题800多条,至目前,已通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完成整改300多处,在社会上营造了‘创文创卫齐参与’的良好氛围。”
兴宁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相信有了这些社会监督员的监督和劝导,城市的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群众的素质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我市打造崇德向善、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