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双季超级稻在我市的示范种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推广这一技术,11月10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省农科院和梅州市种子站等单位在新陂镇新金村,对“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的示范现场进行测产验收。
是日上午,专家组一行在市农业局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新陂镇新金村的示范田,近距离观察双季超级稻的栽培及成熟情况,仔细询问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并选取了3块示范田采用机械收割的方式,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种粮大户 李志新说:“目前这个品种Y两优911在我这个点上是一年两季。早稻跟晚稻都是种这个品种,我从去年开始种这个品种,早稻的实际收割在700公斤左右。晚稻播种的话是从7月10号开始,生育期大概在125天左右,今天也是成熟收割的时候了,我们当初做的理论产量是690公斤到750公斤左右。”
随着收割机的推进,3块示范田很快就被收割完毕。经过对稻谷重量、水分及种植面积的测量,工作人员依次做好数据登记。专家组经过对相关数据的进一步计算,得出了这次收割的验收数据。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 马国辉说:“今年这一次我们通过验收,平均单产在758.5公斤每亩。收割以后,我们通过现场水分测定的数值平均一般在27%左右,高的有28.9%,低的有26%。”
记者了解到,这项技术模式是采用良种超级杂交稻“Y两优911”为基础,利用华南农业大学团队研制的“双季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超级稻绿色超高产高效模式。其中强源,指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活库,指提高稻谷籽粒活性促进淀粉合成积累;优米,指提升米的口感和质量。此项技术模式能促进水稻大幅度增产增效增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马国辉说:“获得758.5公斤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了不起的,对于我们大面积怎样高效,怎样土地流转,怎样规模化种植,都具有很重要的示范意义。利用这个栽培技术达到了高产、高效,同时能够减少肥料的用量,对于我们可持续的规模化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信有良种超级杂交稻,加上新型的栽培技术,我国的水稻产量和质量将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