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满街舞,箫鼓喧闹到天明”这是古代诗人形容花灯节的热闹景象。兴宁花灯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认为,兴宁作为“中国花灯之乡”,花灯文化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举办省第七届花灯文化节暨兴宁市首届花灯文化旅游节也是恰逢其时。
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是我国传统农耕时代的文化遗产,是传统习俗和传统手工艺的融合。岭南各地民俗花灯历史悠久,花灯文化久负盛名,花灯艺术璀璨夺目。而兴宁花灯是客家地区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折射这独特的客家文化内涵。据了解,兴宁花灯以竹蔑、花纸为主要原料的兴宁花灯,制作过程主要有选料裁料、扎灯架、剪刻绘制图案、糊裱四套工序,是一种集民间竹艺、编织、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于一体的造型艺术,完全由手工制作、设计独特、造型美观精致,不但艺术性、观赏性、民俗性非常强,是粤东客家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花灯。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陆穗岗说:“兴宁的花灯非常美,而且还有原汁原味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才是我们这么多年传统文化精华所在,印象非常好。这次在我们的花灯之乡举办花灯节也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
陆穗岗表示,花灯节是助力地方讲述当地文化故事的一个重要平台,能够唤起人们的乡愁,抒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兴宁花灯制作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兴宁还有浓厚独特的赏灯文化,是当地饱含血脉传承、兴旺安宁美好愿景的“赏灯”(上丁)民俗的“主角”。兴宁赏灯节在2018年还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陆穗岗说:“我觉得我们传统花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色彩是非常鲜艳的,非常喜庆的。因为花灯文化的内涵。很多时候都是以喜庆作为背后的元素。比如我们生了小孩就添灯啊,比如我们元宵节看花灯都是一种很喜庆的,非常热闹。”
陆穗岗表示,由于传统的花灯大都是用蜡烛、油灯的热空气转动的走马灯,但是兴宁花灯能够将小科技运用到花灯制作上,大大改进了花灯的生产工艺,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陆穗岗说:“其实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还是我们总书记经常说的要创造性发展,创新性地去转化。既要保留我们传统的一些东西又要有创新性的。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用蜡烛、油灯传统的热空气转动的走马灯,现在变成利用电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