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许多抗击外敌入侵、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领土完整,无数先烈付出献血和生命。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历史的人和事,已经随着时间而渐渐淡化,但在我们身边,却有一个人一直致力于寻找抗战老兵,挖掘这一段珍贵的历史资料,她就是刘淑萍,阳光义工协会的创始会员之一。
在阳光义工协会会址内,记者见到了刘淑萍。短暂交流之后,刘淑萍告诉记者,寻找抗战老兵、挖掘老兵身上的故事,不仅仅是给这些曾为国家民族奋战过的人一个交待,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刘淑萍说:“因为历史是连贯的,要铭记历史,如果做不到的话,一个国家是不完整的。历史都不完整,那这个国家就是不完整的。尊重历史,每个人从意识上,意识到尊重历史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的民族是很强大的。”
在2012年的一次义工服务中,刘淑萍第一次接触到了抗战老兵这个群体,她就明白自己一直想要的人生意义,已经找到了。
刘淑萍说:“当接触了这批老兵之后,我就好奇,怎么会有这种人群,他们的经历是什么,就是好奇心驱使我去找这些人。”
2013年1月,关爱抗战老兵项目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6年里,刘淑萍的足迹踏遍云南、海南、湖南、江西、广州、深圳、潮汕、梅州等省市县,行程达到4万多公里。她明白,这条寻找抗战老兵的路,其实就是和时间赛跑,时间是这条路的最大敌人。
刘淑萍说:“看望老兵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永和的一个潘爷爷,他是黄埔军校的军人,当时他已经瘫痪在床一个月了,水都喝不到了,也不说话了,眼睛也一直闭着,当我大声和他耳边说话的时候,他是有反应的,他说我们志愿者了不起,就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一直影响着我,我一定要寻找到这些抗战老兵,真正的去关怀他们的内心世界。”
由于受特殊时代的影响,许多抗战老兵一开始并不愿意接触刘淑萍,但是刘淑萍通过反复登门表明来意后,这些老兵深受感动。
刘淑萍说:“因为很多老兵知道你是来寻找抗战老兵的,来关怀抗战老兵的,很多老兵会嚎啕大哭。”
每一个抗战老兵都是一段历史,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家庭,在那个战争年代都是凭着满腔的热血,为了脚下热爱的土地,毅然决然地参与到那场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中。14年抗战,无数热血战士倒下去了,幸存的士兵成为了这场民族战争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刘淑萍说:“当确认为老兵之后,我们会组织志愿者去对他进行致敬仪式,就是民间的致敬仪式,这个致敬仪式最主要是让他感受到你是抗战老兵,我们对抗战老兵是一种尊敬,让他感受到。然后志愿者送他抗战老兵的纪念章,就是告诉他一个信息,他是得到我们的敬重的,通过以后不断服务,让他明白他是真正收到我们对他的致敬。”
在协会内确定了身份的84位老兵中,有70多位是刘淑萍一个人寻找到的。目前仍健在的抗战老兵有25位,平均年龄95岁,最小的91岁,最大的103岁。协会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对老兵们一对一结对关怀,每月进行探访、理发、记录口述历史,尽最大努力让这些老兵们过得更加舒适,活出尊严。
刘淑萍说:“一个老人家说走就走,他能够放下一辈子对他的负重,最大的压抑、最大的委屈也好,还是那种经历的不平也好,能够释怀,那么对这个老人家就是最好的。通过关爱老兵能够感受到他当年去保家卫国是荣耀的一件事,最终让他能够带着这份荣耀离开人世是最值得我们去努力的。”
在关爱抗战老兵这一项目中,刘淑萍全力去做,得到了丈夫和孩子的支持。她的付出,协会的所有志愿者都看在眼里,不少义工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加入这一项目中,尽最大努力从精神和物质上抚慰老兵,珍爱老兵。
陈华光说:“作为刚开始发起这个抗战老兵的资源,寻找的线索是由刘淑萍她听到以后,她就风里来雨里去,反正一听到这些东西她就很兴奋,自己发现到了有关爱的人了,她自己一个人骑单车也好,坐摩托也好,她都去寻找,通过电话,通过短信,各种信息她都去寻找,然后才有下一步我们阳光义工关爱老兵的这个项目,才能成为一个项目,才有这样一个队伍来去关爱老兵。她是一个垦荒者,去发现这些东西,这些资源。”
刘淑萍说:“之前为了生活去奋斗是很平常的,这段经历走过来似乎也是很平常的,但是对于整个人生来说是相当有意义的。我今生的人生意义就是体现在关爱老兵这件事上,也是我的精神财富。”
用了6年的时间,全力寻找幸存的抗战老兵,刘淑萍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些老人带去尊重和关爱,也为我们挖掘和保存了一段珍贵的史料,在此,我们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关爱抗战老兵的行列之中,给这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一段温暖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