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人民政府 欢迎访问兴宁市人大网站首页!
兴宁民俗

浏览次数:7768来源: 陈作新   信息来源: 市方志办发布时间:2018-07-10 16:32

一、春  节

春节,客家人称为过年。进入农历十二月便作准备,炙老酒,踏(椿)米粉,做新衣裳。十二月二十五日叫“入年价(界)”,老幼相呼:“入年价,讲好话”,村村屋屋开始敲锣打鼓,家家炸煎堆,蒸甜粄,清洁大扫除;除夕前一二天,屋门吊灯笼,贴对联和门神、利市。除夕,男女老少均用松毛、杉蘖、柚树叶等煮水沐浴;傍晚,家家用三牲(鸡、鱼、肉)敬祖宗、灶神和龙神。敬祀毕,合家吃团圆饭。年初一子时一到,人们便起来烧早香、敬祖宗、放鞭炮。早餐后开始拜年,见面后长辈要给儿童分“红包”(添岁钱)。从除夕起一连3昼夜,家家户户点“年光””。神龛前亦点长明灯。年初三叫“穷鬼日”,不出门寻亲访友,家家户户扫除秽物,说是“送穷鬼”。年初四至初八,大多数媳妇都要去“转外家”(娘家),新婚女婿上门拜见岳父母。春节期间,舞龙舞狮的敲锣打豉,走村串屋,热闹非凡。到了年初五,就是“出年价”,春节也就过去了。

 

二、赏   灯

兴宁过元宵节叫“赏灯”,从正月初九起至十五日止,有的至十七八;结束那天叫“暖灯”,有的地方“暖灯”比“赏灯”更热闹。节前先到县城或圩镇去“请(买)花灯”。花灯请回来后,悬吊在祖屋上厅,喻为“添新丁”(男孩)。赏灯节比过年更热闹,家家都有亲戚朋友来,尤其是有新丁的。族众齐集祖堂,敬祖宗,办筵席,饮酒猜码(拳),厅堂内灯烛交辉,门前禾坪上舞狮舞龙,大放鞭炮,火箭、焰火,孔明灯连升夜空,热闹非凡,兴尽方散。

 

三、清明节

清明节那天,兴宁人有吃“清明粄”的习俗,用苎麻、鸡屎藤、田艾等的叶捣烂和米粉做成。清明节也有扫墓的(兴宁旧俗多在八月扫墓,俗称铲坟)。扫墓时,除草添土,挂纸焚钱,用三牲敬先人。

 

四、端阳节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阳节,俗称过节。人家多用葛藤、菖蒲、祈艾挂在门户上,以示避邪。过去有饮雄黄酒的,或者把雄黄酒放进水缸里,现已很少。人们吃糯米粽、酿豆腐或酿苦瓜。有的人家把布惊叶、土防风、虱麻头等药草采回晒干,做“午时茶”,以备平日小病时服用。

 

五、立秋节

立秋,俗称秋日。这时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已过,人们辛苦了1个多月,正是休整的时候。一般人家都踏(椿)粉做粄,有的杀鸡鸭或买猪肉、牛肉过秋日。俗语云“秋日唔(不)踏粄,心舅(媳妇)眼耿耿”。这天,一般农家都不去干活。

 

六、中秋节

中秋节,俗称八月半。亲朋互赠月饼,家中买鱼肉、杀鸡鸭,或炒粉面,全家欢聚。入夜,备花生、柚子、月饼,在庭中赏月。孩子们到野地里用土砖、石头、瓦片等砌成空心窑,放进碎柴草,点火燃烧.火烟冲天,拍掌欢呼。大人、小孩,男女伙集请“扫把神”、“筷子神”、“笠麻神”等,此类迷信活动解放后已少有。

 

七、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兴宁人有登高习俗。附城的多登神光山。一些善男信女到石古大王坛前敬神烧香点烛,燃放鞭炮;年青人在山顶放风筝。爬山竞赛,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

 

八、冬至节

冬至到来,天气转寒,又是农闲季节。“重阳狗肉冬至鸡”,人们多在此时杀鸡滋补身体。解放前,冬至又是祭祀祠堂的日子,县城一时热闹异常。有歌曰“月尾冬至节,祠堂多景色。一姓人都齐,猪羊来祭设。虽无祠堂份,去看也做得。他日发了财,主祭我做得。”

 

九、婚  嫁

解放前,男女婚嫁一般均听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虽多沿袭“六礼”,大都简化为送年庚(女方生辰八字)、相亲、下聘礼、择吉迎亲等。娶亲时,新郎不到新娘家。新娘由媒人引路坐花轿按吉时入门。嫁妆亦同时送到男家。入门时由男家选一位“命好”的女长辈“牵新娘”,跨过秆火堆进入新娘间(洞房)。先行交亲仪式,拜花烛,饮交杯酒(女不饮),由尊者说“四句”(吉祥话),然后闹洞房(俗称暖床脚)。众人边饮酒吃糖果,边逗新郎新娘,直至夜深兴尽方散。第二天,新娘端茶见翁姑,夫妻合拜祖宗(俗称拜堂)。同日女家亲属来“逻(查)月”。十天半月后女方的父母及兄妹又来探望,叫“圆月”。春节后,新女婿要伴随新婚妻子回娘家省亲,这叫“上门”。

新娘出嫁时,要洗送嫁身,内衣要反过来穿,然后要坐“摸拦”,拉姐妹带,打米筛,要选一男童送嫁,要有一条从头到尾都有的甘蔗,送嫁礼物要有葱蒜、五谷种子、红枣和日常生活用品等。

 

十、丧  葬

解放前丧葬礼节较繁杂,一般有下列几项。

初终。凡人初终,家中男女,哭泣哀丧,移尸厅堂,卧于灵床,以待殡殓。子孙须在旁守灵。

讣闻。发出讣告,告知戚友。派专人口头通知的叫“报生”。

入殓。入殓前,为死者穿寿衣(男双件,女单件),以白布掩首垫尸,择时入殓。入殓后,设灵位于厅堂。

成服。大殓之后,在服的人各依服制分别成服(穿戴丧服)。

开吊。出殡前,戚友前往吊唁,赠送挽帐赙仪。

送葬。幡旗、挽轴、吹手前行,4人或8人抬棺柩,孝子持孝杖,捧灵主牌香炉尾随,家属及其他亲戚朋友相随在后。戚友可在中途举行祭奠,俗称“拦祭”。解放后多以彩旗代皤,或以花圈代挽轴。

停柩(寄厝)。棺柩送至墓地,即下葬。也有因墓地未择定,或因经济拮据,一时无法修墓而停柩于殡屋的。这种殡屋,兴宁人叫“库祗”。

做忏。俗称“做功火”。延请僧人为死者超渡,唱“亡魂曲”,诵“血书”,拜“血盆”(专为母丧)。规模小者仅一天,大者三、五、七天。也有在送葬前举行的。

做七。死后的第一个七日,叫“头七”,(孝家)丧主将灵主牌奉入灵屋,俗称“入灵”。待至第七个七日,将灵屋火化,谓之“化灵”。以上葬俗视家境而繁简不一,且随时代潮流逐渐简化。

兴宁人的墓葬有两种:一种是灵柩下土后就修坟墓的,谓之“大葬”;一种是入土3至5年后,挖开坟墓,捡出枯骨装入瓦坛(俗称金罂),然后再择地而葬,正式修墓。

 

十一、 做“满月”

孩子出世后满1个月,做父母的就要为孩子做“满月”。宴请亲友,特别要请外公外婆,宴请必饮姜酒。外公外婆要送颈圈、八卦带链、手镯、脚轭以及裙衫、背带。其他亲友则送糖、衣服等。

 

十二、庆 寿 

男女到60岁,称“上寿”。生日那天要做“生日”,接受儿孙的庆贺。有钱人家称为“拜寿”,礼仪更为隆重,亲友除送酒、肉外还要送寿轴(用上好布料)。拜寿时,厅中点烛供果,挂寿轴寿屏,寿者于厅堂中坐太师椅(男左女右),接受子女和亲友的礼拜。礼毕,摆筵席,吃长寿面。

 

十三、新 迁

新迁俗称“搬新屋”。新居建好后,在择吉搬入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同时宴请亲友。亲友要送镜画、中堂、喜炮等;女主人外家则送箩、米筛、簸箕、戽斗等。搬新屋多在拂晓前举行,以取越搬越亮的好兆头。届时,主事人全家穿新衣,家长拿着斗和算盘,家人挑着火炉、井水、家禽、豆腐、红粄等,长幼有序,男先女后进入新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13-2016 主办:兴宁市人大常委会
地址:兴宁市中山东路市府大院内 电话:0753-333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