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的“主心骨”
-
——-记兴宁市、罗浮镇两级人大代表刘东珍
在澄联村,处处洋溢着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气息,路面宽了,河水清了,大桥架起来了,村庄亮了……说起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们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对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刘东珍赞不绝口。他当人大代表十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忠实履行代表职责,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事迹一直在乡村里广为传颂。
心系村民 甘做“主心骨”
1999年,刘东珍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主任,消息一传出,大家都为他高兴,可是家里人却冷淡有余。原来刘东珍经营着长途客车和一些生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可突然投入全部身心做村干部,每个月领着千元津贴,家里人怎么愿意呢?可刘东珍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是一名人大代表,作为村里的一份子,自己的日子好起来了,就要多帮助邻里乡亲,一起奔小康,且自己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更应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他深知,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只有做出成绩,才能不辜负组织和村民的期望。于是,“甘做主心骨” 这颗种子在他上任伊始就在心里深深地埋下了。
团结班子 凝聚民心
过去的澄联村,村“两委”班子战斗力薄弱,村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人心涣散。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很多为民谋利的事情都办不起来。由此,他深深地认识到班子战斗力强不强、干部威信高不高,关键在于“领头羊”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正无私,这样才能凝聚民心。于是,他坚持大局为重,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意见,广泛收集群众的想法和看法,不搞“一手遮天”。一段时间后,“主心骨”种子在澄联村中逐渐发芽、成长,使广大村民更加信任和支持村“两委”班子,更加坚定了发展生产、奔康致富的信心。
忠实履职 为民办实事
澄联村与练优村一河之隔,出入通行靠的是一座年久失修的老桥,既不利于村民的生产生活,同时还危及群众的安全,修建一座“现代水泥桥”一直是“一河两岸”村民强烈的愿望。作为“主心骨”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直揣着这个“心结”,总是谋划着建桥的事宜。经多方测算,修建费用多达30万元,这对一山区经济薄弱的村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刘东珍没有气馁,而是化为更大的动力,迎难而上。他一次次走访在外乡贤,大力发动群众踊跃捐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筹得资金约12万元,争取上级拨款20多万元。2006年冬天,澄联大桥终于动工了。一年后,长约30米,宽8米的澄联大桥终于建成,圆了两村村民多年来的“大桥梦”。随后,2012年新建水口桥、乌石背桥两座大桥,建桥资金30多万元同样是靠他发动乡贤、群众自筹解决。村民“圆桥梦”的背后,不知凝聚了“主心骨”多少辛劳和汗水,衬射出他那一颗赤诚为民金子般的心。面对社会和村民的赞誉声,他总是说:“我没有别的,我只会做事”。
山里的村民茶余饭后、清闲之际,没有什么娱乐,只得靠打牌、打麻将消磨时光,这样赌博的风气逐渐盛起。由此,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尚又成了他的一件心头事。借助建桥凝聚成的团结力量和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他带领村民自筹资金约2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村体育休闲广场,慢慢的,到体育广场健身跳舞成了村民的一种生活习惯,赌博风气也就淡了。如今,每到晚上,广场欢歌笑语的场面,已成为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又如:村里主干道和环村公路到了晚上漆黑一片,村民晚上串家走户只得靠手电筒,有时还发生安全事故。又是这个村民的“主心骨”,筹措资金10多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和电灯路灯80多盏,解决了村民晚上“行路难”的问题。近几年来,在村水利建设方面,刘东珍也作出了不懈努力,先后筹措资金100多万元,结合农综开发中实施河堤加固、河道清理、农村饮用水安全等民生民利工程,修建农田水利三面光圳道4千多米,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促进了粮食丰产、高产。
“阳光总在风雨后”。10多年来,在刘东珍这个“主心骨”的带领下,澄联村村容村貌、村风民风焕然一新,近十多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澄联村先后荣获梅州市文明村、卫生村、新农村宜居新村等光荣称号。他连任镇十三、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兴宁市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多次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石战宇、邹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