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因地制宜地发展市场前景好,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将产业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帮助贫困户一步步迈向精准脱贫的快车道。
径南镇陂蓬村由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口帮扶。为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增收脱贫,该局驻村工作队半年前谋划在村口发展百香果种植。如今,20亩百香果种植基地硕果累累。
驻村工作队队长姜峰说:“我们的果子今年9月份第一次挂果。预计还能挂2到3次,一次一亩地就可以挂果200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格一斤7元来计算,一亩的销售额就有14000元。整个20亩,我们一批下来就有28万的收入。”
陈岳明是陂蓬村的贫困户,也是陂蓬百香果基地的管理人员。今天,他和基地的工人一起将摘好的百香果装箱打包,准备送到镇上的水果店里。
贫困户陈岳明说:“我们贫困户来到这里上班,每天可以增收100元,主要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像锄草,摘果,施肥,打药等。”
驻村工作队队长姜峰说:“他有技术,百香果的开垦、管理主要是由他来负责。基地直接带动就业5至8人,资产性入股是128人。按人均1000元的比例来进行资产性入股。”
陂蓬村有贫困户50户141人,驻村工作队计划分三年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去年,该村有45人实现精准脱贫。为了完成今年57人的脱贫目标,驻村工作队除了发展特色种植业外,还帮助村里的20户24人实现转移就业。
驻村工作队队长姜峰说:“20户里面大部分在珠三角就业,薪水达到2500到3500元。还有一部分贫困户在兴宁工业园就业。个别有种养技术的贫困户就在村里就近就业。”
陂蓬村的特色产业帮扶模式是我市贫困村中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支持和鼓励各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市场前景好,较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实现造血扶贫。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以叶塘镇为代表的光伏扶贫产业,以径南镇宝山村为代表的种茶扶贫产业等。通过各级各部门、各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2016年我市实现脱贫人口6706户、10563人,脱贫比例达35%;计划到2017年底要实现脱贫人口21075人,确保2016年、2017年两年完成70%的脱贫任务。
市扶贫局局长刘尚方说:“一是对有能力发展种植、养殖的贫困户通过培训,使其发展生产,如种茶叶、柚果等。二是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模式,产供销服务一体,增加贫困户收入。三是光伏扶贫,以镇、村为单位集约资金兴建光伏发电增加收入。四是劳务帮扶,输送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本市区工业园或去珠三角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