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路网、水利设施、自然生态等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我市将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宜居城乡和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抓手,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振兴发展后劲。
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报告》提出,将投入12.5亿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兴宁大道、县道X014甘罗线改造等8宗工程建设,加快国道G205线绕城改建、省道S225线升级改造等10宗工程建设进度,建设新农村公路50公里。投入4.45亿元,完成省级水利示范县、37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4宗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等项目。投入1.07亿元,实施99个配电网建设项目,改造低电压线路110公里、低压台区30个,建成叶塘220千伏、径南110千伏变电站。推进新一轮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市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
《报告》提出,2017年将进一步加快宜居城乡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六个一”工程、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进一步改善圩镇的交通、水利、电力、环保、信息等基础设施,增加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圩镇功能。至年底,各镇(街道)分别打造3个以上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完成全市20%以上的自然村庄环境整治任务。严格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测评办法,完善常态化检查考核机制,确保整治取得长久实效。
同时,将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增绿、护绿行动,完成碳汇造林3.6万亩、珠江防护林0.3万亩,森林抚育37万亩,提升生态景观林带0.2万亩。完善市镇村三级护林管理平台,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生物防火林带300公里。提升城区43.5万平方米的绿地管护水平。大力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确保饮水安全。加强罗浮等北部五镇的生态建设和保护,积极构筑生态屏障。
转载请注明“转自兴宁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