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一部风靡全球的《阿甘正传》让“阿甘”成了残疾人的代名词。对于 “阿甘”们来说,能够像普通人一样自食其力、养家糊口,实现自我价值,比起赠其以衣物食品,或许更加重要。在兴宁,就有那么一间残疾人庇护工场——兴宁市小鱼工日用品有限公司,让“阿甘”们可以在这里像普通人一样劳动。
一间不求赚钱的工厂
小鱼工公司位于离兴宁中心城区不远的兴田街道洋岗村。原来的洋岗小学撤了后,部分校舍稍作修葺建成了残疾人庇护工场,另外一部分被用来作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厂区范围一片花草树木绿意盎然,显得十分洁净、安静,更像一处农家院落,显然经常有人打扫管理。
在工厂的接待厅,笔者发现这里其实就是原来的校舍通道,墙上张贴着一些管理制度,消防官兵培训工人的照片,还有一些温馨的漫画。“因为做义工与残疾人接触比较多,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知道他们渴望能够像普通人一样通过参加劳动,自食其力,得到社会尊重,于是决定办一间残疾人庇护工场。” 庇护工场的创建人,也是兴宁市小鱼义工协会的创建人、会长潘伟峰,直截了当就讲完了他办厂的缘由。据他介绍,这是梅州首家残疾人庇护工厂。工厂于2015年4月开始筹建,7月份注册了“小鱼工”公司及产品商标,去年下半年厂区建设期间,吸收了首批残疾人庇护性就业并完成了劳动技能培训,期间开发出清洁用具扫帚、拖把,以及小手工艺品、包装办公用纸等主要产品,从而实现生产。
图为潘伟峰在指导工人生产拖把
产品都是工艺比较简单的,可以确保残疾人进行安全生产,其中办公用纸是某大型纸品企业提供的成品货源,每年根据庇护工厂的需要提供一定量的优质A4纸,庇护工厂的工人只是对纸品进行包装,然后上市。 潘伟峰认为,这其实是这家纸品企业做善事给点手工活,让工人挣点手工费。
“从投产至今年初,都在亏本,用自己做网络赚来的钱维持运营,近期以来终于达到了收支平衡。”潘伟峰告诉笔者,目前工厂有智障、肢残或聋哑工人16人,管理员1人,每月销售收入约7万元,除了工人工资、租金、工人餐费等必要开支,一分不赚,“基本打了个平手,这既是公司的最高目标,也是办厂的上限”。
一间像家一样的工厂
黄阿姨是笔者采访的第一位工人。只见她坐在一台机械前边,一板一眼、不紧不慢,先在机械上放置好一块塑料块,先后从旁边拿了三扎纱线排好再盖上另一半塑料块,再抓住机械上的手柄用力往下一压,一个拖把头就基本成了。旁边的阿彭帮忙把过长的纱线剪了,并把修剪好的拖把头叠整齐,以备打包装箱。据说这台制造拖把的机械还是工厂工人们自己改进制造出来的,比其他厂的更好用,而且生产的拖把质量更好。
能在厂里吃自己煮的饭菜让黄阿姨感到莫大的幸福,她说:“一个月能够挣到1500元工资,老板每个月都准时发工资,一分不少,中午可以在厂里大家一起免费做饭吃,在这里上班十分舒心。”原来,公司推崇“半个社会半个家”的理念,中午下班后让工人们轮流做饭菜,打扫卫生,不但让工人们无需路上来回奔波,还培养、提高了工人们生活自理能力,让大家体验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现在我们都建有微信群了,聊天、请假十分方便。”黄阿姨笑了笑,又说。
按照登记进厂顺序,李师傅算是老工人了。李师傅专门负责使用高速裁剪机裁好制造拖把用的布料,可以说是最危险的一道工序。“每个月可以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家里生活费和女儿读高中的费用就没问题了。” 在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布料面前,李师傅一边熟练地裁剪,一边开心地说。
图为李师傅在裁剪布料
小莉则是一名从这间庇护工厂走出去“另谋高就”的员工。据厂长潘伟军讲,小莉之前在某企业流水线上做工,因身体缺陷常被人嘲笑就辞去了工作,从此产生了心理阴影,不想再进厂打工。去年8月,小莉的哥嫂得知庇护工厂正在筹建并开始培训工人后,就将她带来见工。没想到,小莉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因为小莉家距离公司较远,公司还特意让人教会她骑单车,并送了一部给她。在庇护工厂干了一段时间后,小莉进入了另一家大企业,也拿到了更高的工资。“小莉现在心态十分阳光,时不时还会带水果到庇护工厂与前工友们拉家常。还有一个小罗,以前因为自卑嘴巴都撬不开的,来这里打工后,现在口才比我们都要好喽。”潘伟军说。
一间期望发展的工厂
笔者在参观采访中发现,比起社会上的一些普通企业,小鱼工庇护工场只能用简陋来形容。两层老旧楼房,加起来也就800多平方。为了让在这里工作的残疾人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活动场地,公司负责人潘伟峰在厂房顶层加了一层铁皮房,准备把其建成多功能活动室,让工人在工作之余可以开展各种文娱活动,还可以用来隔热。为了节省开支,工厂的经理、厂长、门卫都由潘伟军一个人担任。
据潘伟峰介绍,村民一开始不相信厂能办起来。后来工厂正式运转起来,周围群众才开始逐渐相信,还不时送来自家青菜到工厂,免费给工人们吃。工厂刚开始只有10个人,现在有16个人,主要是智障、肢残和聋哑人员,学历都在初中以下。开厂以来,已经推荐了12名工人到其他企业上班,总进出人数已经有32人,“智障工人月平均工资在700元左右,肢残、聋哑工人工资一般在1500元以上。目前,已登记有意向入厂工作的有50多人 。
按照公司规划,三年内工人发展到100人,目前正筹备申报“广东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五年争取打造规范的、可参考复制的助残模式。潘伟峰说,公司产品主要通过公益机构、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也有一部分是订单加工,“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产品的开发和销路,扩大公司业务,进一打开产品销路,迫在眉睫”。
“我们厂产品比别的厂质量更好,使用的铁线比市面上的粗,布料都是比较厚实。”黄阿姨不忘给自己的公司打了个广告,“希望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工厂,用我们的产品就是最大的关心了”。“工人身体有缺陷,产品质量保证过硬。”潘伟峰补充了一句。
接过黄阿姨递过来的一个拖把头,笔者的心头沉甸甸的。或许,“阿甘”生产的不只是产品,更多的是尊严。
图为黄阿姨在埋头干活
(钟思婷 黄佑鹏 温利红)
转载请注明“转自兴宁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