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关注的天气预报往往只有几句话,不过,这短短的几句话中,却包含着气象台众多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
一走进市气象局,眼前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山陂,一位气象工作人员正在坡上的观测场收集各类数据。据工作人员介绍,观测场是整个天气预报的基础,除了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等常规设备以外,还安装有深层地温、草温的测试仪器。其中大部分仪器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收集的目标,而且每一分钟的数据都能在信息控制中心得到直观的显现。
记者在天气预报制作及预警发布中心看到,正中的大屏幕上分别显示着当前气象云图、降雨量等重要信息。据气象局的工程师介绍,这些数据都是从各个乡镇、重要水库设置的自动气象站传输过来的,虽然只达到每10公里一个的密度,但对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度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和支撑。
在整个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预警发布中心是天气数据综合应用平台,也是整个气象台的心脏,当各类数据经过上级部门的汇总、会商之后,气象工作人员便会根椐各乡镇的基础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当天的天气结论。不过,由于当前的观测网络还没有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只能采用各种数据的平均值,因此,气象工作人员往往需要长时间守在电脑旁参加多场会商,确保所发的天气信息更加准确。(《城乡一线》)
转载请注明“转自兴宁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