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人民政府 欢迎访问兴宁市人大网站首页!
人文环境

浏览次数:14153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发布时间:2014-06-24 11:25

一、气候

    兴宁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全市年平均气温2 1℃,降水量1540毫米。常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达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时数2009.8小时。风向比较稳定,以西北风频率最高,东南风次之。自然环境优越,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果、牧、渔等各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二、人口

    兴宁县境,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后,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百越融合,成为岭南的主要居民。现居住在兴宁的客家人,大多数是元、明、清时期中原移民的后裔汉族客家民系。宋代《太平寰宇记》谓梅州宋时的民族是:“主为畲瑶,客为汉族”。到宋神宗时主户为5820户,客户为6548户,由此客家民系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壮大。兴宁人口绝大部分(占99%以上)是讲客家语的汉族居民,亦有为数不多(大多数是解放后随军政干部调动迁入)的壮、苗、蒙古、回、瑶等少数民族。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1130988人,其中农业人口904794人,占80%。
 
 

三、小吃

    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北方人称为“”的湿面粉制品岭东人称为“”,客家人说“”是。在客家语中,砸就是压的意思,砸棕就是压制的棕子。其制作工序是先把糯米饭放在木格子里压实,然后放在油锅里去炸,必须不停地翻转,使砸棕变得金黄。软和香是砸的特点,因为是油炸的缘故,食用后使人容易上火。
 
1、溜锅
    溜锅粄的做法是把粘米调成稠糊状,用汤匙挑起顺着锅壁溜下去沸腾的热油汤里去。一般是放咸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这种方法做成的面食,又软又滑。如果再加点正宗的岭东水咸菜,溜锅板就集咸滑热三种滋味。
 
2、石马番豆
    番豆就是花生,石马地方的人民用一种颇为奇特方法来制作番豆:先用老屋的砖头泥(必须是带硝性的)捣碎加盐和番豆在一块熬熟,捞出又在同样的泥粉里滚,混上米浆使泥粘实番豆,晒到半干,即放在一种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直至干透。这样制作出的花生,味道之奇香绝不是市场上的红泥花生可比。可惜因其制作复杂,食用易粘泥,已经鲜有生产。
 
3、鸡颈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团,放入热油锅里,用锅铲压拍,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不断重复,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趁热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细细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即可食用。
4、萝卜
    萝卜具有消痰化气的功用,味道清甜而价格低廉。用萝卜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粄,是岭东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虾仁、香菇、猪肉等配合萝卜的清香,倒上两碗老酒,是兴宁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5、田艾
    这是一种生长在田埂的艾捣烂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田艾的味道甘中带着特别的芳香,入口细嚼,喉间鼻里尽得享受。长在沙堤上的田艾,叶梗肥大,用这种艾的做田艾粄,特别香。
 
6、酿豆腐
    这也是走向各地的四菜之一,只是外边的豆腐,实在太差劲。用山泉水做的,那才是掉在灰里“拍不得、吹不得”的“高尚”豆腐,配上头刀肉馅,细火慢煎。在现代,酿豆腐为兴宁人过年必备的菜肴,根据兴宁人的习惯,豆腐取“付唔园”(即怎么都给不完之意)。
 
7、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岭东四菜之一,随着开放之后的交流,梅菜扣肉已走向各地餐桌,它的变种有水晶扣肉、香芋扣肉等。
 
8、黄粄
    兴宁北部山区,有一种只此一家的独特稻米,叫珍珠米。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黄色,产量极低,很少人种。但是用这种又叫禾米的做板,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
 
9、蓼花
    蓼花是一种松脆香为特点的兴宁小吃。
 
10、腐卷
    卷也是一道岭东名菜,它用腐竹皮包住馅料(由肉和花生、香菇组成),并用油炸而成,付卷亦可作为煲汤的原料,味香而不腻。
 
11、珍珠红
    它曾经代表着兴宁最高荣誉,中华老字号产品,岭东历史名酒。
 
12、鸡炒酒
    炒鸡酒有三个待点:补身子、特别香、特别顺口。鸡炒酒经常被兴宁人用作产妇坐月子之用;另当有家添男丁的时候,该家就将鸡炒酒炒上一大锅,发于全村每家一碗。
 
13、乐仙腐竹
    产于兴宁市乐仙腐竹厂,有传统腐竹、白竹、芝麻腐竹、即食腐竹等,不含任何防腐添加剂,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产品覆盖梅州、汕头、珠三角等地,深受广大城乡人们的喜爱。 
 
 

四、荣誉

    粤东明珠、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中国足球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单丛茶之乡、大学校长摇篮之乡、中国球阀城、中国通信百强县(市)、广东新兴工业城市、粤东物流商贸中心、广东环保模范城市、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广东省综合发展力十强县、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花灯之乡、岭东首府。
兴宁小南京(1911-)、中国商贸百强县(1960-1998)、中国经济百强县(1960-1978)、广东工业十强县(1960-1990)、粤东经济排头兵(1955-1985)等称号。这是兴宁的辉煌时期。
1、兴宁电器厂发明世界第一台联合收割机(简陋型)。
2、兴宁鱼苗场在“四大家鱼”孵化技术上大大超过已研究二十几年的日本,并且领先世界
3、兴宁电器厂生产出中国首台10兆千伏变电器。
4、兴宁球阀厂曾经誉称“中国阀门第一厂”。
5、谢育新、郭亿军、张小文、蔡锦标四名来自同一所小学(城镇三小)、同一所中学(兴宁一中)球员同时入选当时的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
6、到2005年,兴宁市涌现出包括原广东省省立文理学院院长罗香林、原东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如心等45位大学校长,被誉为中国“大学校长”摇篮。

上一条: 文化精髓
下一条: 文化历史
Copyright @ 2013-2016 主办:兴宁市人大常委会
地址:兴宁市中山东路市府大院内 电话:0753-3332945